這本書的書名是:"量子領導 非權威影響力:不動用權威便讓人自願跟隨,喚醒人才天賦,創造團隊奇蹟的祕密"
作者是:洪銘賜
我其實猶豫了很久,要不要分享這本書。 因為呢,不科學的部分可能會讓有些朋友比較擔心或是害怕,會覺得很玄, 科學的部分,我也沒把握講好。 不過,我有蠻多收穫的,所以我想試著從我的角度分享,科學和不科學的部分都不會涉略太深,大家不用擔心。
先來解釋量子領導,量子領導其實就是能量領導
那為什麼會談到能量呢?這個量子的概念主要是來自物理學的量子力學
量子力學的概念大概是 20 世紀初才出現的,主要是描述微觀物質行為的物理學理論,微觀物質指得是原子、中子、電子
量子力學的出現顛覆了我們以往的認知,
以往我們認為物質的微小單位是粒子,還有光速是世界上最快的速度。
但是科學家在實驗發現了,電子居然還有波的特性,這打破了以往我們認為電子是粒子,現在我們知道他們有波粒二相性
除此之外,科學家也發現了量子糾纏的現象,簡單說,就是說兩個交互作用的粒子,放到千里遠後,轉動其中一個會影響另一個,這是很神奇的是,因為這打破了光速是世界上最快的速度。
我們不知道這兩個粒子怎麼感應到彼此,在這種微觀的角度來看,世界的底層是波和能量所組成的,社會是由一個個交互作用的能量場組成。
同樣的電子,用古典力學的角度看是結構性的粒子,用量子力學的角度看可以是流動性的波
因為萬物生命的本質就是原子這些的組成,所以我們人體往很底層很底層看,也是原子的組成,所以我們的底層也有這種波粒二相性。
作者用了這層概念來跟我們說明,人同時有結構性和流動性
結構性的角度就是像:組織架構,資訊系統,商業模式,等等比較邏輯的
那流動性的部分就是企業文化,團隊士氣,集體潛意識
那剛剛有提到,量子力學是 20 世紀初出現的,所以流動性的概念比較新,比較顛覆我們以前看事情的方式。
請各位朋友想像一下,你印象中的領導是怎樣的,可能是常生氣、不耐煩,主要是用威權的方式要求別人做事。
不過作者認為 21 世紀的領導,應該要把流動性的部分考慮進來,
因為領導力,是影響一群人完成一個使命或是任務的能力。
領導,應該是大家會對你理念認同,然後自然的想要追隨你,而不是用權威。
而,想要領導別人之前,我們要先練習領導自己,
更新我們底層的作業系統,我們的底層,也就是三觀(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因為三觀會影響我們的思想,行為,關係,所以我們先讓自己接受這個能量的概念。
"量子是能量的最小單位,當下是生命的最小單位"
我覺得這本書在教我們怎麼在每一個當下都能夠保持好的正面能量,
這樣我們的能量就會很強,就會吸引一群人跟隨你,自然而然產生影響力。
所以整本書大致是圍繞能量和修練當下在講的。
那接著我要分享三個收穫,一個關於能量,一個關於當下,一個關於合力效應
我們先講第一個"能量"
第一個收穫是“人類意識能量層級分佈圖”,這個是大衛.霍金斯博士,以「肌肉動力學」做了長達二十年的科學研究,他針對數千名受測者進行了數百萬次的測定,發現我們的身體不但能判定萬事萬物的能量、分辨好壞真假,還能測出意識能量的等級喔
可以看到這張圖有意識,能量,還有情緒,
這裡要先知道兩件事
第一個是能量層級有數字,這些層級與層級之間的數字是指數關係,比如恐懼 100,勇氣 200,並不是說勇氣比恐懼好兩倍,他們是指數型關係,所以很非常多倍,至於是幾倍我也不知道怎麼算,總之我們只要知道勇氣的力量很大
再來,第二個是 200 以上才是正能量,所以我們要讓自己的量級比 200 高才好
那麼這些能量代表的是什麼?
你會發現同樣一件事,你在不同的能量,做出來的決定就會不一樣
舉個例子,比如你已經很忙碌了,聽到客戶跟你說:這個功能,明天要完成,
如果你的底層,平時的頻率都是在憤怒的話,或許你會生氣:不可能啦,我要去理論,我不做
如果你的底層,平時的頻率都是悲傷的話,或許會覺得:我好可憐喔,為什麼這麼倒霉
如果你的底層,平常的頻率是勇氣,你可能會接受,開始分析這件事要怎麼在明天完成
所以看出來了嗎?當突發事件來的時候,你的理智是跟不上的,反而是你當下的反應會帶你去不同的結局
所以就如副標說的"沒有修練,所有的當下都會錯過"
如果我們能夠練習到讓我們的底層時時刻刻,能量都在 200 以上,突發事件來的時候,我們就可以用更好的狀態處理事情
所以說提升自己的頻率是很重要的,我們要讓高能量變成我們的平常心,這樣才不會錯過了當下
右邊我列了一些書中提到的不同能量的情緒/意識表現,我覺得很有意思,看完之後發現真的是 200 以上的能量都比較好
我們要怎麼練習讓正能量變成我們的平常心?
作者提供一個 PASS 面對問題的流程
PASS 分別是 problem,accept,state,solution
P 是要界定問題,問題其實是,有一個事實發生了,但是和你想的不一樣,和你想的有落差
A 是接納這件事發生。這裡稍微講一點因果。
這件事已經發生,這是一個結果,這個結果是之前中的種子,已經發芽了,所以我們只能接受。但是,但是,當下,你馬上可以選擇種一個新的種子。
舉個例子,比方客戶一直改需求這件事,假設當客戶第三次改需求,你可能會覺得,怎麼又改,然後可能憤怒, 可能跟客戶翻臉或是忍氣吞聲,但是因為帶著憤怒做事而沒改好,下次又發生一樣的事,這可能會是一個惡性循環。
可是,如果我們要接受這件事已經發生了,改三次這件事已經發生,我們接受它,但是,當下,選擇種一個新的因,比如你可以轉念去想“這次改的需求好像蠻有挑戰性的”、或是“這個地方一直改,表示這個地方是他們最常用的功能,我要好好跟他討論這個功能”,這樣子就可以種一個新的因,讓客戶一直改需求這件事有轉機。
所以 A 不是單純地只是要接受而已,而是接受已經發生的事,當下,再產生一個新決定。
S 就是調整狀態。接受後,不要急著反應和解答,因為問題通常都有一些時間可以讓你面對,我們先把自己的能量至少調整到勇氣 200 以上。
最後一個 S 就是尋求解答,因為你已經在最佳狀態了,這時候,我們才去解決這個問題
PASS 說起來很簡單,但是要在問題發生的當下,要能察覺到"哦,現在好像有一個問題發生了",告訴自己要先走一遍 PASS 其實是很困難的,我感覺我們通常情緒會先上來,就錯過了當下,然後就後悔當初。
所以可以在問題發生的當下,要能察覺到這件事就很重要。
書中也有提供一些方法來提升我們 PASS 的能力,像是呼吸啊,感恩,冥想,瑜珈,調頻互助圈...等等
還有一個開攝影機的方法,我覺得很有趣,我們在行動的環節繼續分享
大家有沒有看過類似的說法"所有的問題都是你的問題" 我看過幾本書有這個說法,可是始終沒辦法說服我,我覺得說"所有的問題都是自己的問題"也太牽強了吧 但是我看到本書介紹的合力效應,給了我很大的 ahamoment,把我給說懂了
我們以書上的例子為例
假設你是老闆
老闆要求員工做一件事
老闆有他的預期,結果最後員工做的他不滿意
所以老闆的預期和員工的能力有落差
那問題來了,預期,現實,落差
哪一件事是真實發生的?是現實
哪一件事是是人為虛構的?是預期
哪一件事是造成你的負面情緒?是落差
所以,是因為你虛構的預期產生落差造成你的負面情緒
所以,要怎麼調整落差其實是你自己的問題
wow!我當初看到這段,完全懂了,為什麼"所有的問題都是自己的問題"
這個落差是你自己想像的啊,所以當然是你自己的問題
那書上也有分享要怎麼調落差,
比如你預期是員工的能力的 300%,你要一次調,員工壓力大可能受不了,最後一點改變都沒有
但是如果你一次調 120%,只要調四次就可以超過你設定的 300%了
120%,是對一個人有壓力又不會讓人崩潰的程度
總之,要怎麼調落差是我們自己的問題,你希望別人怎麼跟你合力?要怎麼做才能往你想要的方向進,的確是我們自己的問題
書裡有個觀照的練習方法
簡單說,就是想像有一台攝影機時時刻刻在照自己,你舉右手,攝影機可以看到你舉右手,你舉左手,攝影機可以看到你舉左手這樣
上面有提到事情發生的當下,通常情緒會先於理智,所以如果有一台攝影機觀察自己,當你生氣的時候,你就可以提醒自己:我注意到我正在生氣,這樣就有機會啟動 PASS 了
好,所以我試著練習了這個
我覺得,這超困難,我試著開過好幾次,我的攝影機大概只能開五分鐘,然後就會漸漸忘記有在開攝影機這件事
不過我也發現,這樣的練習,有一個好處,感覺比較活在當下,因為要想像有一台攝影機時時刻刻在照自己,所以你的思緒不會飄到未來
比如,我的內心會產生這樣的對話
"我看到我的小孩在笑,我要過去跟他玩嗎?還是我在這裡看他?"或是
"我在滑手機,現在是下午一點,我還要滑嗎?我是不是可以去洗個衣服呀"
或是我慵懶坐在沙發的時候,我會想到現在有攝影機在拍,雖然是想像的,但是攝影機中的我看起來好懶散,我還是坐正好了
大概是這種感覺,有點奇妙,大家也可以試試看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