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成堆 2021 #13 此時此刻我有什麼需要 |《我想跟你好好說話》

Winsome on 2021-07-04 Sun

影片

要點摘錄

最近疫情的關係,比較容易亂想, 心情也比較起伏,感覺就很適合來看這本“僧人心態”,尋找一些平靜感。

簡介

書名:《我想跟你好好說話:賴佩霞的六堂「非暴力溝通」入門課》
作者:賴佩霞 出版社:早安財經


收穫

1. 帶有評論意味的詞很容易造成對方反駁與反感

觀察的重點是要不帶評論的,平靜陳述。
如果我是說你們每天都在吵,“每天”就不是事實。
這樣小朋友可能會想要反駁你,我們可沒有"每天"都在吵喔,然後整個對話就失焦。
再來我的語氣要平和,不可以帶情緒,要平靜地把事實講出來。

老師說:每次、總是、老是,這些話都是帶有評論意味的詞,很容易造成對方反駁與反感。

2. 告訴對方你『不要』什麼,不等於你清楚告訴對方你『要』什麼

告訴對方你『不要』什麼,不等於你清楚告訴對方你『要』什麼
比如: 如果我是說"我希望你們不要吵",那小朋友可能會變成是跑來跑去,彈鋼琴之類的,
這樣你想要的"安靜",不會被滿足,所以找出你要什麼而不是不要什麼很重要
還有就是這個需要是比較抽象的層次,是你內心的渴望,最好不要建立在別人身上,因為如果你的需要是"我希望你們不要吵"
那這個解藥就在你的小朋友身上,只要小朋友一直吵,你就會覺得無法被滿足,你就不開心。
不過,如果再多想一下,可能就會發現你是自由的。
我們說的是"我現在很需要安靜一下",是自己的需要,沒有綁架別人,而且很抽象,那我就可以有很多種滿足的方式,
我可以改成出去公園一下,也可以滿足我安靜的需要,那我就開心了。

3. 請求不是要求。可以接受對方說"不"的,這才叫做溝通

這本書說"請求是可以拒絕的",你提出來是可以接受對方說"不"的,這才叫做溝通。
這裡說的是“你們願意讓給我一段安靜的時間與一個安靜的空間嗎?”
如果是改成"給我安靜",那就變成是命令,不是請求了。

那如果盧森堡博士說完“你們願意讓給我一段安靜的時間與一個安靜的空間嗎?”, 他的小朋友不是跟他說:爸爸,你怎麼了?你要不要聊聊 而是跟他說"不要" 那接下來怎麼辦?非暴力溝通失敗了嗎? 不是喔,不是你說完就一定會照著你想要的走,非暴力溝通沒有那麼神
你要可以接受對方說不要,因為對方也有他的需要,
當對方說不的時候,表示他也有某個需求沒有被滿足,就要繼續溝通下去
所以,溝通是要滿足雙方的需要,而不是單方面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