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成堆2021 #04 高品質輸入帶動高品質成長 | 最高學習法
這次要分享的書是樺澤紫苑的《最高學習法》
因為我之前看過作者的另一本書《最高學以致用法》,這本帶給我很多啟發和影響,
所以看到作者出新書,當然就是要買來看看。
簡介
本書作者是樺澤紫苑,作者是精神科醫師,還有個稱號,就是日本最擅長輸出的精神科醫師。已經擁有 30 本著作,真的是厲害。 他的上一本書《最高學以致用法》就是專門在講輸出的方法。 而這本《最高學習法》算是續集了,專門講輸入的。
我們來帶一下輸入輸出的模型,
首先聽和讀是輸入,說和寫是輸出,
有輸入有輸出,有回饋,表示我們會運用,就可以給我們帶來成長。
最簡單的例子是,讀書,考試,檢討。
那《最高學以致用法》主要重心是教我們輸出,因為我們通常看和聽很厲害,但是表達就比較弱,作者認為應該要平衡,有有輸入有輸出,甚至要有回饋。
那上本學會後,這本《最高學習法》就是又把重心放回輸入,因為大家的時間有限,想要輸入什麼很重要,怎麼快速輸入也很重要?
收穫
滑手機會抵消抵消唸書時間
這是一個很有趣的研究,來自日本東北大學的川島隆太教授
他說:滑手機時間每增加一小時,數學計算的成績就會少五分。
這聽起來蠻合理,把時間花在滑手機而不是唸書,當然成績會下降。
不過,這個研究還有另一個結論,沒什麼念的學生的分數比念兩小時以上的學生分數還要高
wow!這個結論讓我蠻驚訝的。
川島教授說長時間看電視、滑手機、玩電玩,結束之後的半小時到一小時,大腦的額葉功能會持續下降。然後呢,你在這個狀態下怎麼唸都不會有效果,作者建議我們一天滑手機的時間不要超過一小時。
除此之外,書中也提到,睡前十五分鐘是記憶的黃金時間。
因為大腦睡覺的時候,會針對當天發生的事情,以及輸入的情報做整理,轉換成記憶儲存。
所以輸入之後什麼都不要做就去睡覺可以幫助記憶。
也就是說,如果你唸書念完,想說打個三十分鐘的電動放鬆一下再去睡覺。這樣反而會引發記憶干擾,大腦整理效果會不好。
這個資訊也讓我很驚訝,因為我睡前都會滑手機放鬆,我想說這樣是先苦後甘,沒想到會造成記憶干擾。
沒想到滑手機這個睡前習慣默默地在把把我輸入的東西抵消掉。
不過這個時代要不滑真的蠻困難的,作者也說他平均一天是一個半小時。我也還是會想要看,我想如果有重要報告或考試,應該調整一下,變成先甘後苦,先滑一下再去做事,做完就趕快睡覺,善用我們的的生理機制做整理。
做菜可以活化大腦
一樣是川島隆太教授的實驗,他和『東京瓦斯』一起做的一項研究發現,下廚和擬定菜單可以活化大腦的前額葉皮質和背外側前額葉,這個區塊是與記憶作業和擬定行動、解決問題等相關的部分。
他說,因為阿,下廚的動作其實很複雜,有切菜,備料,燉煮,燒烤。所以下廚是邊做菜邊思考的,所以這樣是有助於鍛鍊步驟安排的能力。
再來,我們切菜的時候。要削皮啊、要把所有的食材切成一樣的大小,這些都需要靈巧度,這樣對於預防失智也有幫助
下廚要專心,因為你心不在焉可能會切到手,所以也有正念的效果。
這樣聽起來,下廚附加的好處很多。
我以前,都一直覺得做菜是 routine job,做起來好像沒有那麼有成就感。
所以我的食材都沒有想要切成一樣的大小,也沒有想過要安排什麼步驟,我只想快點結束。
不過看到這個實驗才了解,原來就是我沒有心做好的這些細節在活化大腦的。
這有點改變我對做菜的看法,換一種心態做菜,既然都花時間了,就細緻一點,享受一下它的好處。
以輸出為前提來輸入
上本書有提到,輸入兩星期內,做到三次以上的輸出。就能轉化為長期記憶。 這本書更厲害了,如果我們是以輸出為前提來輸入,只要一次輸入,也會很有效果。
這裡提到一個英國倫敦大學的實驗,他們請實驗對象默背內容,第一組說背完要考試,第二組說背完要把內容教給別人。
考試和教人都是一種輸出,最後,他們沒有讓第二組教人,而是都考試,可是的分數是第二組比較高。
為什麼呢?
因為你聽到要教別人的心理壓力比較大,只要會帶來心理壓力的輸出,也可以激發大腦作用,分泌正腎上線素,提升專注力、記憶力、學習效果。
即便只是預期要教人,最後沒有真的去教人。
這個實驗結果聽起來也不意外,雖然知道以教人的規格來輸入,效果會比較好,但是要做到好難。
不過作者提到一個故事,他問了前天剛看完美術展的人
『那個美術展如何阿?』
『很棒』
『具體來說好在哪裡?』
『很多作品都很棒!看完超級感動的!』
作者說: 兩小時的藝術欣賞,最後輸出只有三秒鐘
這句話給了我巨大的 a-ha moment
我很多時候也是這樣,只說得出很棒,更深刻的就沒有了
作者說你最後輸出只有三秒,其實是表示你輸入只有三秒
這個點我是同意的,比如像是 NBA,我看不懂,我就只能看分數,看灌籃,所以最後我的感受可能就是好精彩
但是懂 NBA 的人,可能在看戰術,看球員狀態,看統計,看完後可以發表見解
我們一開始的輸入的量就是不一樣,輸出當然就不一樣了。
那什麼是以輸出為前提來輸入呢?
作者的讀書會會定期舉辦『和樺澤先生一起去美術館的活動』
我覺得這個 idea 很棒,大家按照自己的時間去欣賞,在集合時間在美術館大門集合,一起用餐並分享感想。一個人三到五分鐘。
因為大家都是帶著『必須有發現,才能分享』的適度壓力下欣賞畫作,所以輸入能力就能提高了
行動
將學習心得錄成影片
我上禮拜分享了一個 cypress 的影片,是我的職業會用到的技術,
因為那時我正在學這個技術又剛好在看這本書,就比較有熱血、有動力、有被影響到,
想說那我要把學習的心得錄成影片來做一個輸出。
用了很多時間,學的過程因為想到之後要教,所以要很專心,也比較痛苦。
不過最後錄完,也覺得還不錯,對這門技術比較有自信。
果然有點壓力可以有高品質的輸入和輸出。
三個發現就夠了
第二個行動,作者在《最高學以致用法》就有提到。
大腦一次最多只能處理三個情報,超過就會無法負荷。
我覺得這個"三"的力量,我已經蠻常用,想跟大家分享,
像我分享書或上禮拜分享的 cypress 都有用到。
有時候會很慌亂覺得這麼多重點怎麼整理,這時我如果跟自己說,我現在只要找三個就好,就會比較順利,比較專心。
像作者也有分享可以怎麼看他的書,這本書有 80 個小篇,所以我們可以一週看三個發現,寫下三個 TODO,做完下週再找下三個發現,三個 TODO,這樣只要半年,就可以把書上的概念看完,而且都是有意識的輸入輸出反饋,就可以內化成自己的知識做運用。
結論
我覺得這本《最高學習法》和上一本《最高學以致用法》兩本是相輔相成,都很值得看也很容易實踐。
而且不知道為什麼,作者的文字好像有一種力量,會讓我有:好像沒那麼難,試試看也不錯的想法,因而產生不少行動,是很厲害的 call to action